第一黃金網11月21日訊 周一(11月21日)最新報道,上個月,中國繼續增加從俄羅斯的能源進口,自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煤炭、原油和石油產品的購買量增加到近600億美元。
白銀TD走勢概述
周一(11月21日),白銀TD收跌。截止發稿,白銀TD報4807元/千克,漲幅-0.91%。本交易日,白銀TD開于4851元/千克,最高上探至4865元/千克,最低觸及4780元/千克。
消息面
中國繼續增加從俄羅斯的能源進口
盡管中國10月份進口總體走弱,但對俄羅斯的進口仍在增長。經濟放緩限制了從天然氣到銅等各種商品的發貨,不過原油采購是一個亮點,因為在中國政府發布今年規模最大的配額后,煉油商對燃料出口激增的前景做出了回應。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上個月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增加16%,至772萬噸,進口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油價上漲之際,中國煉油企業正尋求北京方面的幫助,以在下月初實施新制裁后維持俄羅斯貨物的流通。
從12月5日起,歐盟將禁止為俄羅斯原油提供融資、保險和運輸,這將迫使進口商尋找不涉及歐盟銀行、保險俱樂部和船東的變通辦法。
10月份,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增加26%,至640萬噸。其中約240萬噸為鋼鐵行業煉焦煤,是一年前的三倍,不過略低于9月份創下的紀錄。
數據顯示,上個月包括石油產品在內的俄羅斯能源采購總額達到77億美元,略高于9月份修正后的76億美元,但遠高于去年的54億美元。這使俄羅斯在烏克蘭開戰以來,中國的能源支出總額達到595億美元左右。而在2021年同期,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能源為350億美元左右。
盡管俄羅斯入侵導致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導致進口價值虛高,但中國有時以折扣價從俄羅斯購買能源。
就俄羅斯而言,該國需要為出口產品找到一個歸宿。作為對戰爭的懲罰,世界其他許多國家都在回避俄羅斯產品。
中國“清零恐慌”重返幕前
中國主要城市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對新限制措施的擔憂,損害風險情緒,有助于提振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并穩定債券市場。隨著中國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拋售有所緩解,中國近兩周來首次從金融體系中撤出短期現金,美元獲提振走高。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21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流出20億元人民幣,約合4.21億美元,這是自11月9日以來的首次。由于在岸債券被拋售,上周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該工具共注資3680億元人民幣銀行和基金經理因散戶投資者贖回其固定收益資產而受到影響。
在中國一些城市新冠確診案件激增,促使官員收緊限制措施后,投資者仍處于緊張狀態,防御性買盤提振了美元本周開局。北京報告稱,昨天(20日)有兩人因新冠病毒死亡,該市人口最多的地區周一敦促居民留在家中,延長了周末的要求。
盡管如此,對中國債券的樂觀情緒可能會受到額外貨幣寬松空間有限的抑制。在中國央行上周在其貨幣政策報告中表達了對通脹前景的擔憂后,中國銀行周一維持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最優惠利率不變。
中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周一下跌3個基點至2.8%,而在岸人民幣下跌0.7%。衡量銀行短期借貸成本的隔夜回購利率下跌17個基點至1.15%的一個月低點。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計算的2022年11月18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8.12,按周漲0.22%;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3.54,按周漲0.26%;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5.68,按周漲0.35%。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預期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防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
在業內看來,11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回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期美元指數大幅走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進一步減??;另一方面,自9月開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布了一連串穩匯率措施,有效緩解了人民幣壓力,穩定了市場預期。同時,市場主體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低買高賣”的自動調節作用。